长江经济带城市GDP排名:2024年前十格局稳定

in

长江经济带的城市们,今年又交出了一份稳健的答卷。

15.8万亿元。这是前十强城市的GDP总和,占整个经济带一半还多——准确说是52.3%。上海依旧是那个上海,4.72万亿元的体量让其他城市望尘莫及。重庆紧随其后,3.21万亿元,增速6.1%,比上海还快了近一个百分点。

有意思的是,这两座城市的差距反而拉大了。从1.48万亿到1.51万亿,看似微小的变化,却折射出不同的发展节奏。

武汉稳稳地坐在第三把交椅上。2.24万亿元,增速6.8%,在前三强里跑得最快。成都呢?2.18万亿元,正在悄悄逼近。两市的差距从680亿缩小到600亿——这个追赶的故事,明年可能会更精彩。

苏州有点尴尬。2.06万亿元的经济总量不算小,但4.8%的增速在这个榜单上显得有些落寞。杭州以1.95万亿元紧跟其后,两座长三角明珠城市的竞争从未停歇。

再往下看。南京1.82万亿元,无锡1.58万亿元。无锡这座城市总是让人意外——**6.2%**的增速,硬是把与南京的差距从2600亿压缩到2400亿。长沙和宁波分列九、十位,1.46万亿元和1.42万亿元,咬得很紧。

季度数据更有意思。一季度大家都很亢奋,平均增速7.2%。然后呢?逐季回落——6.5%、5.8%、5.9%。典型的"开门红"后劲不足?也不尽然。武汉和无锡表现得像优等生,四个季度的增速波动都控制在0.5个百分点内。稳。

产业结构的变化悄然发生着。服务业占比超60%的城市从6个变成7个。上海73.2%,这个数字高得有些夸张。杭州68.5%,南京65.8%,都在向服务型经济转型。但苏州和无锡不一样,它们的第二产业占比还维持在48.2%和47.6%——制造业的基因深入骨髓。

长三角依然强势。六座城市贡献了14.19万亿元,占前十强的56.7%。中游的武汉、长沙合计3.70万亿元。西部的重庆、成都加起来5.39万亿元。三大板块,各有千秋。

放眼全国呢?除了北京、深圳、广州,GDP前十三强的其他城市全在长江经济带上。这条经济走廊的分量,不言而喻。武汉超越天津已成定局,成都超越广州的势头也愈发明朗。中西部崛起,不再是一句空话。

人均GDP的排名让人意外。无锡21.8万元,遥遥领先。苏州20.2万元,南京19.5万元。重庆呢?总量虽然高居第二,但摊到3000多万人口上,人均只有9.6万元。规模和效率,永远是两个维度的故事。

未来怎么看?

前三的格局短期内动不了。上海、重庆、武汉,各有各的护城河。成都可能会给武汉制造更多压力——600亿的差距,一两年就能追上。苏州需要警醒了,**4.8%**的增速在这个竞争激烈的榜单上显得有些疲软。新兴产业的培育,刻不容缓。

长沙和宁波在1.4-1.5万亿的区间里纠缠。身后还有合肥、青岛虎视眈眈。逆水行舟,不进则退。

长江经济带的故事还在。这条黄金水道串起的不只是城市,更是中国经济的半壁江山。每座城市都在寻找自己的节奏,有的狂奔,有的稳健,有的正在转型的阵痛中摸索。但无论如何,15.8万亿这个数字告诉我们——这里,依然是中国经济最有活力的地方之一。

数据来源:

国家统计局2024年各季度GDP数据

各城市统计局2024年经济运行情况公报

长江经济带发展统计公报2024

中国城市统计年鉴202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