攻克黄鳝育种短板 仙桃一家三代接力壮大“鳝宝宝”
8月6日,在仙桃市张沟镇先锋村,星罗棋布的水中网箱郁郁葱葱。投喂时间到,一条条幼鳝藏在水草里,如猪仔般争相抢食,“呼呼”作响。
见到这一幕,76岁的陈江启倍感欣慰。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中找出路,到开创全国网箱养鳝先河,再到成就仙桃“中国黄鳝之都”美誉,这位老支书的“产业梦”持续了整整26年。
“黄鳝产业是富民产业,找准了方向,我们就没想过放弃。事实证明,这条致富的路子是走对了。”陈江启说,家家建起小洋楼,户户开上小轿车,鳝农户均年纯收入五六万元。
人工养鳝规模不断扩大,先锋村鳝农发现,野生鳝苗越来越少,价格水涨船高。陈江启算账,一口网箱的养殖投入约1500元,苗种成本占1000元,是推高黄鳝的养殖成本和成鳝销售价格的关键。
“既要百姓富,更要产业稳、产业久。”张沟镇党委书记毛中阳分析,壮大富民“鳝产业”关键在于突破黄鳝苗种短缺的制约。
陈江启的儿子陈振华跟随父亲养鳝多年,也在思考:能否人工孵化鳝苗?然而,黄鳝是典型的由雌性转雄性逆转鱼类,多年来依赖自然繁殖,此前没有人工繁育的成功先例。
“繁育关必须突破,产业喉咙不能一直被掐着。”陈振华与时任长江水产研究所研究员李忠携手,成立忠善黄鳝苗种繁育专业合作社,选择本地优质品种“大黄斑”作为培育亲本,探索人工繁育技术。
2018年底,首批50万尾人工繁育的试验鳝苗闯过越冬、抗病等关口。繁育、投苗、养殖、起网。围绕黄鳝的全生命周期试验,相继获得成功。2019年6月,黄鳝全人工规模化繁育项目通过中国科学院专家组验收。陈振华将人工孵化的鳝苗推向市场。
可是,面对数以亿尾计的产业缺口,忠善合作社的苗种繁育量只是杯水车薪。
去年,省委农办“鳝七条”出炉,仙桃黄鳝产业上升为省级战略,瞄准苗种短板改革发力。仙桃创新黄鳝苗种孵化模式,组建湖北黄鳝技术研究院,成立黄鳝育种研究中心,打造全国最大的规模化工厂化繁育车间;变“孤军奋战”为“抱团取暖”,推动形成包括忠善合作社在内的“1+4+N”黄鳝苗种繁育梯队。
改革成效显现。今年上半年,仙桃全国最大的黄鳝人工繁育基地建成,黄鳝苗种人工孵化能力达到10亿尾,春上首批数亿尾种苗游向广阔田野。鳝农养鳝不再为苗种发愁,20余万人“链”上黄鳝产业。
“养得好,还要销得快。自己的IT知识正好派上大用场。”陈振华的儿子、“90后”小伙陈奥从武汉返乡,建设黄鳝电商销售渠道,通过互联网平台推广仙桃黄鳝品牌。一家三代齐努力,共圆鳝产业之梦。
“改革创新不止步。”仙桃市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付永飞介绍,正在搭建黄鳝产业供应链平台,把黄鳝销售融入全国大市场。
来源:湖北日报